微信诈骗升级版!“好友”微信借钱,男子语音确认为啥还是被骗?
微信诈骗冒充他人借钱的法律分析
1. 冒充他人微信借钱的性质
冒用他人身份微信借钱的行为在法律上被视为诈骗。这种行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使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,骗取公私财物。如果冒充者的目的就是为了非法占有受害人的钱款,并且情节严重,那么他们可能会构成贷款诈骗罪。根据《刑法》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,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,数额较大的行为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。
2. 冒充熟人或领导微信借钱的常见手段
近期,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段是冒充领导、熟人通过微信借钱。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手机通讯录等相关信息后,假冒熟人或领导通过微信或QQ主动添加受害人好友,用关心的口吻降低受害人戒备之心,甚至会主动提出帮助受害人解决困难。当骗取受害人信任后,骗子就会趁势提出借钱、送礼、请客等多种多样的转账汇款要求,从而诈骗钱财 。
3. 受害者的应对策略
如果受害者发现自己被骗,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通过其他手段将微信找回,并告知微信好友,如已发生受骗事实,应立即报案。在微信上遇到有熟人借钱,一定要打电话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。如果一旦发现被骗,应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,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 。
4. 法律对微信诈骗的处罚
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,诈骗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。
5. 结论
总的来说,微信诈骗冒充他人借钱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,不仅会侵犯他人的财产权,还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。因此,受害者在发现自己被骗后,应立即采取行动,通过报警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同时,也要提高警惕,增强自我防范意识,避免成为此类诈骗的受害者。
相关内容
微信诈骗 | 诈骗 微信诈骗是指通过冒充他人身份,虚构事实,以借钱、送礼、请客等理由进行诈骗的行为。 |
《刑法》第一百九十三条 | 刑法 规定了贷款诈骗罪的刑事责任,包括有期徒刑、拘役和罚金。 |
朱某冒充陆某借款 | 案例 朱某冒充陆某通过微信向黄某借款一万元,被判拘役五个月,缓刑六个月,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。 |
相关知识点
- 微信诈骗的法律责任:冒用他人身份微信借钱是诈骗的哦。利用别人身份信息借钱不是诈骗罪,如果目的是非法占有钱款,并且情节严重的会构成贷款诈骗罪,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。
- 如何识别微信诈骗: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手机通讯录和相关信息,冒充相关“领导”通过微信或QQ添加你为好友。骗子用关心下属的口吻,降低你的戒备之心,甚至还会主动提出帮助你解决困难。当你感觉与“领导”更亲近时,骗子趁势而为,向你提出转账汇款的要求,转账理由多种多样,比如借钱、送礼、请客等。一定要提高警惕,凡接到领导要求转账汇款或借钱的要求时,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确认后再进行操作!
- 微信被骗后如何处理:微信团队会要求你提交相关聊天证据,这个时候一定要记得多截图,保存好截图,你的证据越多越充分,被骗的钱被追回来的可能性就越大。如果被骗的钱比较多,无论微信诈骗有哪些手段,那都一定要报警了,让*察帮助你调查资金的去向。
- 案例分析:冒充亲友诈骗:一名男子朱某冒充他人亲友,通过微信添加被害人黄某为好友,以借款为由骗取一万元。朱某被江苏省启东市检*院提起公诉,被依法判处拘役五个月,缓刑六个月,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。
更多赚钱APP推荐
APP名称 | APP介绍 | 官网下载 |
零花宝盒 | 零花宝盒APP是众人帮旗下平台,0.1元提现,单子超级多,关注、点赞之类,发单做任务都是首选! | 点击下载 |
柚子快报 | 收集淘宝、天猫、京东等网购平台实时线报,经过长期的测试,柚子快报几乎涵盖了全网所有的优质线报,而且播报时间也非常早,您完全可以不用去其他查看活动,只需在APP中查看即可。 | 点击下载 |
蜜蜂试玩 | 蜜蜂试玩安卓版任务多多福利多多,玩游戏也能赚钱,签到还能领金币,玩热门手游边玩边领金币,还支持支付宝快速提现,赶紧来下载试玩吧! | 点击下载 |
发表评论